新聞中心
News Center“水、氣、土”是目前我國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,圍繞這三大重點,近年來,國家先后審議通過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》、《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》以及《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》等數十項生態環保改革文件。
為確保地表水水質監測數據可控可靠,從2017年8月開始,原環境保護部開始推進實施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,并開展水質自動監測站點建設。目前,重慶市已初步建成全市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網絡,為進一步改善水環境質量、加強水污染治理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監測技術支撐。
按照生態環境部統一部署,重慶市共承擔48個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水質自動監測站(以下簡稱“水站”)建設任務,其中已建10個,需新建38個。48個水站分別位于重慶市26個區縣,對應監測國家考核地方的48個河流及湖泊斷面水質,覆蓋了長江、嘉陵江、烏江等重慶重要的31條河流和1個水庫,其中39個斷面考核重慶,6個考核四川,3個考核貴州。此外,還有3個考核重慶的斷面位于周邊省。
不同于手工監測,目前,水站監測項目只有9個參數:pH、溶解氧、濁度、水溫、電導率、高錳酸鹽指數、總磷、總氮和氨氮(湖庫增測葉綠素a和藻密度)。其中,新建水站的pH、溶解氧、濁度、水溫、電導率5項每小時出一組數據,高錳酸鹽指數、總磷、總氮、氨氮4項每四小時出一組數據。而這些數據實時上傳國家數據平臺,能夠更加客觀地代表斷面水質實際。
與手工監測相比,水質自動監測的優勢主要在于:一是監測數據將更有代表性。監測頻次的提高會產生更多更及時的數據。二是監測數據將更加客觀。采樣位置基本恒定,送樣時間短,分析流程固定,數據自動上傳。這些優勢將明顯提高環境監測對環境管理的支撐效率。如有利于及時把握水環境質量狀況、及時發現突發性水質污染事故或水質異常情況,提高流域水環境預警預報的準確率,提高水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的科學性等。
作為測量水生態環境質量的標尺,水質監測設備產業正加快創造新的業態,并呈爆發式增長態勢。來自媒體報道消息稱,去年水質監測設備產業規模超過87億元,增長12%左右,預計2018年將達到近百億元,與此同時,水質監測產業在我國進入蓬勃發展期,自2013年以來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達到1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