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中心
News Center近日,美聯社報道稱,美國緬因州研究人員正在通過研究稀有魚類生活水域的DNA來保護僅存于當地14個湖泊及池塘中的稀有魚種,避免物種滅絕的現象發生。根據新聞報道,有關研究人員收集研究“環境DNA”的目的,是為了收集稀有魚類及其生存環境相關微生物的基本信息,確保其生存環境的穩定。
顯然這種方法比傳統刺網捕魚的方法更加便捷,同時入侵性更低,并且能規避為了保護而傷害魚類的風險。但同時,也間接承認了人類部分研究方式對自然環境存在一定的潛在危害。
此次研究的初衷意在保護稀有魚類,但是無論是客觀側面還是主觀意識上來說,人類活動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。
一般來說,物種瀕臨滅絕的原因主要有3個:物種入侵、過度捕食、環境破壞,而這三點都和人類發展脫不了關系。面對物種入侵,根本治理的方法是加強對非法放生的監管力度,以及非法進口的管制;面對過度捕食需要的則是建立起明確的法規,遏制這種現象的持續——真正難處理的,是環境破壞帶來的物種瀕臨滅絕現象,也因此,環境檢測相關工作在物種保護上也意義非凡。
一般來說,針對物種保護,環境檢測的目的主要有兩個,其一是發現問題所在,以溫室效應為例。冰川融化、海平面上升引起生物生存領域減小、生活環境改變,從而會間接引起部分物種瀕臨滅絕的情況,甚至在部分生物鏈較為簡單的生態環境中,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生物鏈的穩定性。但是,通過環境檢測我們就可以很快的發現冰川融化、海平面上升的原因。通過氣象檢測儀器,我們可以發現逐年溫度的上升趨勢,發現問題可能出在變暖;而通過二氧化碳檢測儀、硫化物分析儀等溫室氣體檢測監測儀器,可以初步發現問題出在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導致溫室效應。
不僅如此,隨著溫室氣體檢測的進一步升入,有關機構還發現了其對雨水酸化帶來的影響,從而能有效的分析出溫室效應引起酸雨等有害天氣,危害內陸動植物的情況。
而環境檢測的另一個目的,就是解決問題,同樣以溫室效應為例。我們在解決溫室效應的不利影響的時候,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減少、限制相關氣體的排放。隨著檢測儀器的飛速發展,一方面,面對工廠這類大量釋放廢氣的地方,硫化物、硝化物檢測可以有效的對相關廢氣排放進行監管控制,另一方面,隨著各地陸續建立起大氣多參數在線分析系統,大環境下的空氣狀況能得到有效的監管。